找到相关内容141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星云法师为佛光山佛学院学生开示

    也成良医。   6.在大众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与人相处,不要有成见,要有真情道义,不要一对一,要与大众在一起。   另外大师也针对同学问题开示:1.要当有思想的人,能接受不同、更多、...

    佛光新闻网

    |佛光山|星云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09/1719321204.html
  •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别人稍有挫败时,就乘机落井下石打击别人呢?这种人不但已经失去朋友应该相互怜惜的道义,而且也违背了彼此应该要互相扶持策勉的仁心;这种人幸灾乐祸,不仁不义,所以他必定会招来灾难,惹祸上身。 ...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044403072.html
  • 无修之修

    两边都不立,中间亦无有,那就是中道义,也就是天台宗的“空、假、中”一心三观。所以,相不是没有,而是幻显起用的。假如真性不能显示幻相而起用,那是一潭死水,佛性还有什么价值?我们用功修行,就是为了除尽执着...

    学愣严

    |无修|大手印|开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1221377420.html
  • “中韩佛教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大学教授,发表论文《新罗求法僧的求法与传道——以圆测与义湘、无相与道义为中心》)、黄仁奎教授(韩国东国大学教授,发表论文《高丽后期的教宗僧游历元朝与佛教界》)、石吉岩教授(韩国佛教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发表...

    【佚名】

    |举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4/0802088697.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法有空门与有门,如何能深入?

    弊病,如此一来,亦然处于生死迷妄中,焉能证悟无上菩提。   中观论云:“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33512236.html
  • 文天祥的《正气歌》(并序)

    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明]文天祥

    |正气|儒家|孟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7511719867.html
  • 超出世间修心要诀

    (修行方法先空,后假,次中,所谓历别三观) 金刚上师西康诺那乎图克图法嗣莲华金刚藏班智达大持明阿闍黎吴润江口授 1.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2.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即中道义。 世 间 ㈠ 情世间  指四圣六凡       十法界  正报 人缘 ...

    吴润江口授

    |出世|修心|三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8173120509.html
  • “法本法无法”偈颂之意涵

    ,亦是中道义。”若契悟了这句偈,对于佛法大意即已知之过半,所余仅在力行而至的功夫了!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以简明的翻译如下:“法本法无法”,一切万法虽名为“法”,...

    佚名

    |空性|双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01272934302.html
  • 佛教的历史与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

    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5240464.html
  • 养气与知言

    养气与知言   文/见羲法师   夫天地者,有浩然之气也;夫人者,有浩然正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然其如何善养乎?则曰“义”也。胸怀中不可缺少“仁义”之道也。仁义之道,并非二、三日可得,必须如灌溉草木一般,耐心培养而日日增长。故以“义”为道者,如行者发长远之心,如春日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并且不把此事看成有形的身外之物来求取,方能日渐与道义相应。  是以,养气即在养心,培养心中之正气...

    见羲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045484.html